登录 | 注册 全部财税服务

手机端

中国古代都18位思想家?

来源:未知 作者:yyzntdcaiwu 发布时间: 阅读人数:53 手机端

一、中国古代都18位思想家?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3、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4、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8、“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之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

9、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10、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汉族.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二、中国古代八大思想家?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3、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4、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8、“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之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

三、以雄辩而著名中国古代思想家?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字子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辩学”的祖师。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跃于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名家善于辩论,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故又称“辩者”,始称“名家”。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将名家分为“合同异”与“离坚白”两派,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

公孙龙能言善辩,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时分为三卷,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认为对于 “坚白石”,“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强调视觉与触觉的差异故“坚白石二”。又分析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强调“白马”(个别)与“马”(一般)的区别,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与他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公孙龙子》该流传情况复杂,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本《公孙龙子》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公孙龙子》的本来面目。

出处:强国说学习-qiangguoshuo.com

四、中国古代思想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十位思想家。出自《吕氏春秋》:“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天下十豪:老聃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天下十豪: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五、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是哪些?

1、老子-中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周王朝日趋没落,老子便弃官归隐,并且写出《道德经》,申述道德的 含义。认为道是先天存在的,循环往复;德由道所产生,是道的具体表现,其思想论述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还用道德的辨证关系辨证了万物的存在,基于这种认 识,提出了“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代表作品:《道德经》

2、孔子-中国古代最著名思想家-儒家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当未被当时战火连连的大小国所接受。因此他周 游列国,招收弟子,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思想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纳,成为中国 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论语》

3、孟子-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发扬人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子子舆,战国鲁国人。“孟母三迁”的典故自古便成为教育的典故。在学术思想上,他作出了“心性论”的阐述,提出了著名 的“性善论”,重视养心,保养自己的心性。。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学说,主张用“仁义”的思想治理国家。后代人认为孟子发扬了 儒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被尊称为“亚圣”。代表作品:《孟子》

4、庄子-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发扬人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子子休,战国宋国人。庄子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他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关于道的绝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后人以“老庄”相提,其学术思想主要是相对主义观点。代表作品:《庄子》

5、墨子-中国古代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最重要的伦理和政治主张是“兼爱”,但这种思想无法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在秦汉后便成为了绝学。代表作品:《墨子》

6、荀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 “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代表作品:《荀子》

7、韩非子-中国古代的法学大家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 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代表作品:《韩非子》,其中韩非子的著作中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闻的成语: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三人成 虎等;

8、晏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本”思想家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齐国人。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他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代表作品:《晏子春秋》

9、董仲舒-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是他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代表作品:《春秋繁露》

10、朱熹-中国古代著名理学家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在知行问题上,提出“知先行后”,认为明白义理才能有所作为。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

六、中国古代各思想家对中庸的理解?

中庸是中国儒家道德智慧之精髓。根据徐复观对《中庸》的注解:“中”,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之意,庸是“平常”和“用”相联系。

其首要的含义是指随时随地,为每一个人所能实践,所能实现的平常行为。平常的行为是过或者不及的行为。中庸就是永远恪守中道的意思。中庸即是善,是适度。是最能体现伦理和道德的规范、要求;对于善的表现是什么,许多圣人贤哲在学理上已经做过大量的描述,生活中的善却是更实在,更富有意义。

这种善由不偏不倚之行为而表现出来。是在人人可以实践、应当实践的行为生活中,来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道”。

也就是说,人人应当实践的行为生活,即是中庸之道,即是孔子所要建立的人道。

七、中国古代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家?

颜之推,我国魏晋南北朝梁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提出重要的家庭教育思想,著有《颜氏家训》一书,该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家庭教科书,以讨论家庭教育为主。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重视儿童早教,强调道德教育,重视严慈结合等主张不仅在当时、对我国现在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八、中国古代四大思想家是谁?

TOP、4 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而且对于现在“黑”孔子的人,在下有一点要说的是,后世的儒家与孔圣人的儒家有很大区别,早期的儒家是要求门下学生掌握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本身的武力也是极高的,据说能赤手搏熊,射术更是一绝,百步穿杨箭无虚发。

而且在孔子的弟子中,有富甲天下的商人子贡,也有名将冉求;就算到了汉朝末年,还有士大夫卢植提兵上阵镇压黄巾起义,北宋大词人范仲淹和辛弃疾也都是名震天下的武将,在南宋时期也有虞允文领兵作战大败金国入侵,明末还有袁崇焕督师蓟辽;儒家出的名将可真是数不胜数,与后世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士大夫区别极大。

TOP、3 鬼谷子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位老师了。鬼谷子据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在战国时期,但逢鬼谷门人出世,必然搅得天下腥风血雨,加上其神秘性,因而成为古代最为传奇的存在。

TOP、2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后世演化为天道圣人……

老子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都适合治国,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老子的学说适合休养生息,西汉初年就是以黄老学说治国,才有了“文景之治”,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但是盛世之时适合用正统儒家思想治国,文武兼备,典型的就是汉武帝及之后的汉王朝,对内加强思想统治,对外不断扩张。

TOP、1 姜子牙

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这也是为何后来小说《封神演义》要特地为姜子牙加上那句“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了,可见姜子牙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而且姜子牙还是第一位被官方承认的“武圣人”,在南宋之后,出于“忠君爱国”的思想统治角度考虑,才换为岳飞,在清朝时期,因为某些原因又将岳飞换成了被神化之后的关羽。

九、中国古代思想家用的五种物质?

在我国,“五形说”就是古代朴素的元素论。它约出于商周之交。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火、木、金、土等打交道,得出结论:无水土便无法兴农牧,无木火水金便无法冶金、制陶。思想家进一步归纳,认为水、火、木、金、土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五种要素,它不仅构成农牧产物以及陶器和金属,而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它还认为:水火金木土要在运动变化之中,在彼此交互作用化学反应中才能形成万物。

五形说把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形态归纳为客观存在的几种物质元素,并通过它们去寻找自然现象无限多样化的统一,认为宇宙由这些元素构成。所以认为古代的五形说是早期元素论的萌芽。当然古代学说中的所谓元素,还不是近代科学中的元素,而且学说还比较粗糙。

十、列举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民本观点。?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萌生于商周,发展、形成于春秋战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一系列从历史兴衰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有关民本思想的理性认识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阐释,不断丰富、完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萌生于商周时期。那时,贫民暴动,尤其是武王伐纣的成功,让人们认识到民众的地位和力量。先秦典籍《尚书》中出现了“重我民”的思想。一般认为,《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民本一词的最初来源,由此被看作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经典表达。

民本思想一经产生,就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激起了共鸣,《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还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此后,历代都有思想家对这一理念进行阐发,如西汉贾谊在其《新书·大政上》中强调国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

民本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核心观念是顺应民心。自商周以来,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民心便是天命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在总结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时说道:“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将得民心看作得天下的关键。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意识到,民心向背是国家兴亡、盛衰治乱的重要因素,只有遵从人民的意愿,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在君民关系上,民本思想体现为“民为贵”的观念。

先秦思想家孟子提出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思想,荀子则提出了著名的君民舟水之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使得民本思想再次受到关注。唐太宗君臣总结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至理名言。

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倡导“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同书中《原臣》篇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在国家治理观念上,民本思想体现的是为政以德。

商王盘庚曾提出“施实德于民”,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尚书·尧典》称:“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论语·为政》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要求君主施政以仁,凝聚民心,以达到国家安定、人民安乐的目的。

在国家治理实践上,民本思想体现为重视民生。

民生联系民心,民心则关乎国运,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固本安民、养民、恤民、惠民、利民、富民等民生政策在传统的民本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荀子·富国》主张君主对民众应当“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也”。

宋代思想家程颐以顺民心、厚民生、安而不扰为为政之本,提出养民之道在于爱惜民力。清代黄宗羲的经济思想也以富民为宗旨,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倡导“切于民用”的“工商皆本”,认为赋税一代比一代重,“是有天下者之以斯民为仇也”,提出“授田于民”,轻徭薄赋,“遂民之生,使其繁庶”等一系列政治主张。

经由数千年历史的洗礼,民本思想在历代王朝兴衰中不断发展、完善,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

民本与君本

民本思想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我国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历代治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民本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肯定了“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民本思想产生于夏商仰尊天命,“事鬼敬神”“率民以事神”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左传》引虢国史官史嚚的话:“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种“重人轻神”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在自然和社会生产中的价值。

“民为邦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民被看作是国家政治之本,“民”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高到维系国家安危的高度。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为保持社会政治清明和正常运转,统治者要把民众的意愿、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在古代,民本思想在统治机制的调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勤政爱民,“使民以时”;为官者要节用爱人,体察百姓疾苦。在民本思想影响下,统治者重民恤民裕民,推行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维护政治体制的秩序。

比如历史上的盛世,有许多共同特征。一般而言,盛世都是大乱之后,王朝新一代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适时修正前朝治国理政思路,顺应民心,推行利民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盛世的目标。由此可见,民本思想是实现盛世的重要理论基础。

当然,传统的民本思想也有历史局限性。比如缺乏制度的保障。传统民本思想的推行多是依赖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行,由明君贤臣、清官廉吏来倡导和推行这些民本政策,缺乏应有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再比如,民本思想服务于统治君主的立场。传统民本思想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是为了“邦宁”,孟子的“民贵君轻”也是为了“保民而王”。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本思想往往被当作统治的工具,统治者的“重民”实为治民之术。

民本思想主张“民为邦本”“立君为民”,但民居于社会下层,又被称为庶民、黎民、草民,处于与君相对的被统治地位,凌驾于民众之上的统治者充其量是赐民恩惠,“君为政本”“君为民主”才是最终目的。这使得民本思想在推行的过程中,实际由民本变成了君本,民众只能在求取温饱的底线愿景中苦苦挣扎,终究无法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于西安公司变更的问题,可以浏览 西安公司变更频道

本文地址: https://www.tdcaiwu.com/shuishou/20231228/54032.html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淘丁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