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安徽省科学技术大会?
来源:未知 作者:yyzntdcaiwu 发布时间: 阅读人数:137 手机端
以“夯实创新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的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4月26日至27日在合肥举行,这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高规格展会。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安徽,已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资源集聚地。
一、“新使命”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世界瞩目。
一些人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最大的受益者”上。根据新出炉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成为长三角“扩容”后的新加入者,长三角由原先的两省一市变成了三省一市。
细心人则敏锐地看到了安徽的新使命:“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科教大省”,到2013年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最终成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是安徽创新的“干货”更多了,创新的“里子”更厚实了,创新的“引擎”也更强劲了。
近年来,安徽对标世界一流,争创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提升了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的地位。安徽省会合肥成为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在中国已经建成的2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独占6个,十三五规划新建大科学装置16个,合肥有2个,这样合肥就一共有8个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城市之首;英国《自然》杂志评选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三……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果产出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嫦娥钢”“质子刀”“量子显微镜”和“墨子号”实验卫星、“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海丝一号”SAR载荷系统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聚变能、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保持领先领跑优势。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核心之一。去年4月底,战“疫”正酣,安徽省举办 " 抓创新、抗疫情、促六稳 " 科技成果发布暨线上交易会,发布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信息、能源、健康、环保四大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众多成果是“国际首次”的突破。
在信息领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验证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宇称时间对称;首次利用 “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展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检验,将极大地推动相关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首次实现 500 公里量级真实环境光纤的量子密钥分发和相距 50 公里光纤的存储器间量子纠缠,为构建大尺度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能源领域,成功研制交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发展和完善超导磁体的制造标准和规范;发展出一种高性能稳态等离子体运行模式,系统验证了其与未来聚变堆若干运行条件的兼容性,为未来核聚变电站奠定了物理基础;成功获得单层铋 2212 超导体,为高温超导体二维理论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
承担“新使命”,安徽无愧!
二、“加速度”
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提炼总结为我们党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的规律性认识,并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2021年,“十四五”开局。年初,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安徽要靠创新育先机,靠创新开新局,瞄准“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持续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在新赛道上跑出现代化美好安徽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落实党中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署,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有三“抓”:
抓基石,加强前沿性探索。全面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行动,努力打造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当今“航母级”科技创新平台,聚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已经确定的领域打造国家的“长板”,形成“非对称优势”。同时,贯彻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争创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
抓平台,注重战略性布局。继续抓好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科大硅谷。目前,正在积极构建20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连片布局和加强“合肥科学岛”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聚变堆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
抓攻坚,突破卡脖子技术。服务国家需求,精准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甩掉“卡脖子”之手。“攻坚”的对象,锁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卡点断点,围绕工业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制约,集合精锐力量,力推“独门绝技”。
4月12日上午,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推进大会在合肥举行,吹响了江淮大地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号角:
时间维度,把准关键节点,力争2021年形成标杆性、显示化成果,2025年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2035年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
目标维度,推动创新平台实现更大提升、科技攻关实现更大突破、产业发展实现更大跃升。
路径维度,正确处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科技高峰”与“创新高原”的关系;正确处理“组织攻尖”与“鼓励冒尖”的关系……
在4月12日的大会上,李锦斌表示,科技工作者是安徽最宝贵的财富。目前,安徽省人才总量已超900万,在皖工作院士已达332人。全省上下要牢固树立“为‘科学家’办事就是办‘最科学’的事”的意识。
4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不仅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也是安徽省未来发展的热点集中。
“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被放在了《纲要》的“咽喉”位置,标志着科技创新“加速度”成为安徽省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新担当”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是国字号以“成果转化”为主题的盛会,更是一场“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的盛会。
科技部、中科院和安徽省“并肩作战”,集中展示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现场发布20项在国内外具有引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科技部发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项重大成果;中科院发布科技创新5项重大成果;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5项重大科技成果;安徽省科技厅发布安徽省科技计划5项重大成果。
还有10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将在线上发布。
为了这场盛会,安徽省面向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征集了87项产权明晰、评价客观、具备竞拍属性的科技成果,经过精心遴选, 16项科技成果将在大会上竞拍;安徽科技大市场也将正式开市。
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
安徽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获益良多。日前公布的第6届中国工业大奖安徽荣获9项,占总数近1/10。随着一大批高质量创新成果的成功转化,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提升到2020年6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
2020年,安徽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4件,较2015年增长2.6倍,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元,连续4年“进大于出”,成为成果转移转化新常态。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发展领跑一路。安徽省以“三板”开新局,锻造“长板”、加固“底板”、布局“新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徽省已经在“江淮”“奇瑞”基础上,新集聚了大众(安徽)、蔚来汽车、比亚迪等领军车企,初步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未来几年将培育和形成500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
在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安徽省每年组织实施1000项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示的国旗由安庆华茂集团生产,可耐受正负150度温差和高强度宇宙射线。
“芯屏器合”成为产业新地标,长鑫存储、京东方、科大讯飞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产业链创新链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40%。、
在中国声谷,一颗颗产业新星正冉冉升起。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于西安公司变更的问题,可以浏览 西安公司变更频道
本文地址: https://www.tdcaiwu.com/zhuanli/famingzhuanli/20240125/82391.html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淘丁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