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救济途径权利保障的重要意义?
来源:未知 作者:yyzntdcaiwu 发布时间: 阅读人数:236 手机端
一、关于救济途径权利保障的重要意义?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著名的法谚强调了救济手段的存在对保障权利的重要意义。即使法律对公民权利与自由规定得再完备、列举得再全面,如果权利和自由在受到侵犯之后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救济的话,那么这些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以财产权为例,如果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侵犯个人的财产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个人财产权又从何谈起呢?
一、救济途径的存在对权利保障的重要作用
救济是指对权利侵害行为加以阻止、矫正、责令赔偿的行为,是一种赋予权利受到侵害的一方当事人诉诸法庭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补救的权利。救济途径的存在对权利的保障具有重大意义,没有救济,权利也无从谈起。
(一)救济是实现权利有效保护的必然要求
现代法治社会中,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需要满足“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完整性要求对权利保护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即应尽可能的将涉及公民重大利益的权利纳入保护范围。有效性则要求权利保护能落到实处,而非仅停留在纸面上。如果不存在救济制度,公民权利就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关于公民权利的相关规定也就如同猛虎失去了牙齿。即使相关规定十分完整,也不能满足权利保护的有效性要求。
(二)救济是对个人权利的受损补救
一个人的权利往往意味着他人要为此承担义务,这种义务既包含着不予干涉的消极义务,也包含着主动履行的积极义务。无论是哪种义务,都可能因为义务人的不配合或故意侵害导致权利的落空。而权利的存在对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当个人的权利被否定或受到损害时,应当能通过一个权威的公共裁判机构获得救济,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私力性质的救济,从而使权利得以恢复或者损失得以弥补。
(三)救济途径的存在保障了个人的主体独立性
个人之所以可以拥有主体的独立性,就在于他拥有一系列权利,拥有自主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并因此获益的自由。只有个人权利完整,个人的主体性和完整性才有保障。因此,对个人权利的侵害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个人人格独立的破坏。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曾经说过:“大自然允许一切受打击、受压迫和权利受侵犯的人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保护自己的权利、积极寻求救济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求,是保持个人独立的重要途径。救济手段的采取在恢复权利的同时,也是对个人的独立价值及完整性的恢复。
二、人类社会从以自力救济为主走向以公力救济为主的发展过程
救济手段对个人权利以及个人生存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它绝非是现代法治社会独有的产物,早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已经存在个人对自身利益的救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以自力救济为主到以公力救济为主的发展过程。
(一)人类社会早期的私力救济
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权利救济的方式主要是同态复仇式的“私力救济”,主要表现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是,私力救济缺乏制度性保障,很难保障冲突解决的公正。冲突各方人数的多寡以及武力的强弱成为解决冲突的标准。弱者想要保护自己的权利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结果往往是弱者仍因为武力上的弱势而无法救济自己的权利。通过私力救济很难保障权利实现,也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
(二)走向以公力救济为主的救济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法治观念的进步,“公力救济”逐渐取代“私力救济”成为历史发展的方向。法律程序而非私人武力成为解决矛盾冲突的最主要手段。人们在发生纠纷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获得公共权力尤其是司法权力的保护,这使得纠纷的解决在一种有序、安全且文明的氛围中展开。同时,这样使得个人的权利能够有一种稳定、有效的救济途径,个人权利的救济也因此具有了可预期性。
三、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救济的规定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意味着公民必须拥有在权利受损时寻求救济的权利,只有这样个人权利方有保障。正是认识到救济的获得对公民权利的重要意义,我国宪法也对公民的权利救济权作出了规定。
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四、我国目前存在的权利救济途径
虽然我国宪法目前仅对司法救济以及行政救济作出了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只存在这两种权利救济途径。我国存在以司法救济为核心的多种救济途径。
(一)司法救济
公民可以通过行使诉讼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司法救济一般由人民法院主导并通过公正的审判来实现。相对于其他性质的救济,司法救济在职能上具有终局性地位。申请国家赔偿也是司法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行政救济
公民可以通过行使听证、复议等权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裁决的形式对权利进行救济。例如公民对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决定不服,可以向其上级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复议申请。公民或其他主体由于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国家权力而导致的自己权利的损害,有权请求国家补偿。
(三)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
政治救济主要是指公民依法以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方式要求或实现合法权利的救济途径。
社会救济主要是公民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商事仲裁等渠道对受到损害的权利施以救济,其特点是第三方参与、当事人自愿以及程序便捷。社会救济途径的发展对于缓解司法资源的紧张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的权利救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救济行为。如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民事法律中侵权人与被侵权人通过协商达成的和解协议与赔偿协议等。同时必须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法治国家中,自力救济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限度要求。
二、救济途径对公民权利保障的意义?
救济途径的存在对公民权利保障的意义:
1.公民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弥补受损利益
2.公民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恢复自己的权利
3.公民权利的恢复具有可能性
三、儿童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1、强化幼儿权利与保护的意识。保障幼儿权利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而基本的职能。
2、幼儿园教育与成人本身的教育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最终成为成熟的、独立的、能正确行使自己权利的合格社会公民,而不是成人的奴隶或附属品。
3、健全法律,依法立教。健全幼儿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预付未成年人犯罪》
4、明确幼儿园法律责任的特殊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违背幼儿的天性。
5、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幼儿权利的实现。要正确认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各项权利的实现,规范教师行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避免体罚。
6、规范幼儿园管理,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防止设施设备不合格、缺乏检修、操作不当造成的意外事故。
7、防止缺乏安全管理制度,由于管理人员引发的安全问题,防止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意外事故,及食物中毒、生病、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
四、权利救济的五种途径?
权利救济是指当个人或组织的权利受到侵犯或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常见的五种权利救济途径包括:
1.行政救济,即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救济;
2.司法救济,即通过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调解、仲裁,即通过协商达成和解或者通过仲裁程序来解决纠纷;
4.公民投诉,即向政府或相关部门提出投诉,要求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5.社会监督,即通过媒体、社会组织等对涉及的问题进行曝光和监督。这些途径为个人或组织提供了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救济方式。
五、救济途径的存在对公民权利保障的意义?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著名的法谚强调了救济手段的存在对保障权利的重要意义。即使法律对公民权利与自由规定得再完备、列举得再全面,如果权利和自由在受到侵犯之后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救济的话,那么这些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六、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法律救济途径?
对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不服的,有两种救济途径。
一是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在收到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后60日内向作出该行政许可决定的部门同级人民政府或该许可决定部门的上一级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二是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收到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后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七、宪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什么?
宪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八、保障医疗保障人的哪些权利?
保障医疗保障人的,大病医疗,慢性病医疗,卫生健康医疗等等吧,
九、关于无救济就无权利的解释?
无救济就无权利的涵义是指仅仅在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人们可以享有某种权力,却没有规定其相应的救济途径,那么,该权力一旦受到侵害无法及时得到补救。所以无救济途径的权利,落不到实处,也就相当于没有了该权利。
这一为英美法国家家喻户晓的法律格言所强调的是,救济对于权利实现的重要作用。
如果人们关注权利的实现,就必须关注权利的救济。可以说,权利自始就是与救济紧密相联的,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在现代国家,救济总是与司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公民的某一权利在受到侵犯之后,只有可以诉诸司法裁判机构获得有效的司法救济,该权利的存在才能具有法律上意义。
这可以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试错”所获得的一个基本经验。
扩展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力救济”取代“私力救济”——以法律程序取代私人武力的方式一一解决冲突成为历史的必然。
当然,说“公力救济”取代“私力救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人们在发生纠纷时可以获得公共权力尤其是司法权力的保护,并不是说“私力救济”在纠纷解决中不起任何作用,更不是要彻底否认“私力救济”在一定情形下一定限度内的正当性。
事实上,无论是在早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私力救济”都极为盛行。
这既因为“公力救济”具有不可克服的滞后、被动等特征,难以及时有效制止违法和保障权利,也因为国家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公力救济”不可能包揽对所有纠纷的解决,尤其是那些对国家统治秩序没有造成明显威胁的纠纷,“公力救济”甚至根本就缺乏介入的兴趣。
但是,在一个逐步走向法治的社会里,对“公力救济”尤其是司法救济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是不过分的。
这不仅是因为,相对于“私力救济”而言,司法救济由于具有中立、消极、公开等特性,能够使纠纷的解决在一种有序、安全及相对文明的氛围中展开。
还因为,相对“私力救济”等其他权利救济和保障手段途径而言,司法救济通常具有终局性和权威性。司法救济所具有的这种内在优越性,使得司法救济相对于其他救济手段而言,具有更为明显抑制违法保障权利实现的功效。
十、什么保障是权利保障的重要条件?
权利保障的重要条件是宪法保障。
2004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入《宪法》第14条,实现了人权保障最根本的法治化,即宪法保障。
人权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权利:
1、生命权和生存权。这是人权中最基本的权利。
2、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通信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宗教自由等都是个人的基本权利。
财产权。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它是对自我劳动的所得进行排他性的占有,是生命权与自由权必不可少的保障。
3、获取权。由于种种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人的生命权无时不刻受到威胁。在危难关头得到政府和同类的帮助,是生命权的必要保障。
4、公正权。公正权是为了将人权平等的扩展到每一个人身上。公正权不仅是人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权中其它部分的必要条件。
5、尊严权。尊严也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合理延伸。尊严权主要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互敬互爱,文明礼貌。
此外,还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自然资源权、人道主义援助权等国际集体人权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于西安公司变更的问题,可以浏览 西安公司变更频道
本文地址: https://www.tdcaiwu.com/fuwu/xingzheng/64016.html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淘丁企服